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张晚璐 通讯员 李炜)莺飞草长,万物萌动,姬家山乡“云端西顶”“伴山静居”坐落在东西两座山腰,隔着新庄河遥相呼应。踏春的游人呼朋引伴,携老扶幼,来往穿梭在乡间登山步道,嬉戏留恋于溪水之畔,给初春静谧的太行山区带来生机,也使“北斗七星”传统古村落群熠熠生辉。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基于对自然资源禀赋、红色文化底蕴和区位交通定位的准确把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好建特色“高端民宿”、树农业“知名品牌”、护绿色“生态环境”三张牌,旺了产业、富了乡亲、美了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被评为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乡(镇)”。
建特色“高端民宿”,旺了产业。依托五岩山和“北斗七星”传统古村落旅游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入12家休闲旅游和农业开发企业,西顶、东齐、施家沟、狐尾沟、张家沟等村实现游客休闲旅游一站式服务。在西顶、张家沟打造“云端西顶”“伴山静居”2个高端民宿集群,旅游旺季、小周末民宿预订火爆,每年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500余万元。通过举办王家辿香椿节、张家沟红叶节等系列文旅活动,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产业优势更加彰显。
树农业“知名品牌”,富了乡亲。在乡村旅游带动下,发展无影山农民合作社等种植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个,打造“东齐香椿”“西顶黄金小米”“五岩山杂果”等特色农业品牌,农产品供不应求。谋划西顶特色杂粮种植到户增收项目,累计带动脱贫户稳定增收5年,户均增收1000余元;带动开办农家乐、民宿客栈30余家,实现直接就业300余人,间接覆盖3200余人,乡村旅游带动增收活力十足。
护绿色“生态环境”,美了乡村。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主要内容,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1411户改造厕所全部验收达标,首创的草粉生态式厕所通过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论证评审,成功入选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完成土门、张家沟等10个村重点绿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景观打造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从以前的“脏乱差”蜕变成现在的美丽宜居乡村,群众的生活品质、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产业兴旺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更要靠产业发展带动前进。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乡村旅游+康养+文化”主题,构建特色乡村产业体系,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以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及未来发展,姬家山乡党委书记申凤芹信心满满。
通许县冯庄乡人居环境整治动员会后,张庄村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包村领导徐振龙、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涛的带领下,带领村两委班子,持续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
日前,“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帮扶共建活动以及身边模范典型表彰等相关系列活动在罗山县铁铺镇耿楼村举行。
春暖花开,大地斑斓,美丽乡村处处散发着春的气息。 3月8日,游客在湖南省道县祥霖铺镇两河口村油菜花田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蒋克青 摄) 3月8日,游客在湖南省资兴市蓼江镇油菜花海赏景游玩。新华社发(李科摄) 3月8日拍摄的贵州
2018年以来,山东在全国率先探索乡村振兴建设路径,四年间不断夯实农业生产能力,精准发力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搅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从黄河滩区到沂蒙老区,从黄海之滨到运河之畔,从丘陵山岳到盐碱滩涂,齐鲁乡野借得春风向未来,勾勒出
抓好产业振兴、打造宜居环境、树立文明乡风……近年来,方城县券桥镇坚持党建引领,科学制定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3月7日,开封市人民政府印发《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连日来,通许县厉庄乡双楼村村民杨凡营在自家的皇冠梨林地里忙得不亦乐乎,修枝、打药、施肥……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文旅经济发展,全面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于3月12日举办2022河南智慧旅游大会,敬请期待!
昨日,面向未来,瓷金科技(河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良信心满怀地对记者说到。
在李士强看来,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内容,是提振和扩大消费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也是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的重要举措。他建议组织知名旅游投融资公司等,到县区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帮助搞好顶层设计,打造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