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正文

大运河浚县段:流淌千年的厚重传承与澎湃生机

2022-04-11 20:10:02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张晚璐 通讯员 李霄楠 卢一鸣)一条运河,缓缓流淌,说不完古今兴废事;一渠清波,浩浩汤汤,道不尽民间烟火情。从隋炀帝三征高丽的金戈铁马,到民间耕织劳作、炊烟袅袅的生活场景,千百年来,这河、这山、这城,见证着沧海桑田、历史变迁。 

千年运河“应运重生”   

来到浚县古城,伫立云溪桥头,桥面青石光润如玉,桥墩水兽勇猛如生,千年运河河水静静流淌,似在诉说经历的水涨水落、注视几多回的漕运船队、见证如今的两岸繁荣……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将鹤壁市列为大运河文化带拓展区,将浚县列为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 

大运河河南段主要指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永济渠及京杭大运河会通河台前段,包括洛河、汴河、卫河、会通河四个遗产段落,流经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地。而卫河(永济渠)浚县段呈西南-东北走向贯穿浚县全境,全长约71公里,沿岸运河遗产涵盖水工遗存、附属遗存、相关遗产三大类,包括河道遗存、水工设施遗存、桥梁遗存、仓库遗存、运河城镇遗存、运河文化景观六小类,被誉为隋唐大运河永济渠中遗产最为丰富多样的一段。 

浚县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和中国运河文明的重要代表。其拥有名胜古迹30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18项。浚县在卫河(永济渠)沿线各市(县)中,拥有城池、河道、河堤、码头、桥梁、仓窖、水工设施、祭祀建筑等遗产类型,且历史风貌保存较好,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时期北方运河城镇的典型代表。特别是黄河流域及穿越而过的隋唐大运河,不仅孕育了浚县古城、大伾山石佛、黎阳仓遗址等文化景观,还衍生出泥咕咕、大平调、民间社火、正月古庙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载着千年的运河故事。 

浚县被列为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肩负着保护传承的重大责任、历史使命。 

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紧密对接国家方案,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体系,聘请国内一流规划团队,高质量编制《浚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浚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等规划方案58个。 

内涵提炼进一步丰富。围绕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强市战略部署,以融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打造民俗文化品牌为主线,到2025年将浚县打造成全国民俗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浚县古城—大伾山”创建5A景区进入国家排序。2021年12月10日,浚县荣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拉框架,明路径,打造缀连自然景观、人文胜迹,承载生态涵养、环境改善、防洪灌溉等多元功能的综合廊道,做好遗产保护、生态修复、非遗传承三篇文章,讲好浚县的“运河故事”,建设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 

近年来,浚县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创建单位;浚县古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河南省电视剧拍摄基地等,被列入国内十大样板运河古城、入选《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9)》;河南省文化产业协会公布“2020河南文化产业先锋榜单”,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浚县泥咕咕上榜“影响力文化品牌”;黎阳仓遗址考古调查和勘探发掘、黎阳故城遗址调查勘探等文物考古项目,取得重大考古成果,浚县黎阳仓与永济渠遗址入选“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其中黎阳仓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千年运河,应运重生。承载着黎阳儿女的期盼,这条古老而年轻,集居住、商贸、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型运河华丽亮相,为浚县带来了无限的繁荣和勃勃生机。 

传承活化绽放光芒 

“叠翠控黄流,长清瞻卫淇。东方望澶云,拱北迎紫极。”浚县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面积2.5平方公里,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春日的古城生机盎然。登上古城墙,无论俯瞰还是远眺,“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的古城新姿令人震撼。尤其当夜幕降临,现代光影科技与运河文化元素、古城特色文化元素和现代艺术元素有机融合,仿佛是一座“千年穿越的不夜之城”。 

2013年以来,浚县启动了突出“山、水、城”三位一体的古城保护建设项目。目前,累计完成投资超21亿元,实施古城保护项目58个,古城区、古县衙、端木翰林府、风情四合院等保护完好,海棠谷、南海公园等新景再添风韵。 

古城新姿并非一蹴而就。近年来,浚县根据中央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一系列要求,突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念,对运河浚县段实施河道疏浚、驳岸修缮,保护运河两岸山清水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浚县段通航近1800年,先后流经新镇、小河、伾山、卫溪、浚州、屯子、王庄7个镇办82个村落,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为两岸人民晨昏漕运、货殖营生带来了便利。 

昔日荣光,也意味着更多责任。浚县依法制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挥工作专班作用,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分析研判重大事项,谋划项目争取资金,做到建设项目台账化、台账任务节点化、节点任务责任化,整体推进遗产保护、活化利用、文旅融合等相关工作,高质量落实好大运河浚县段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政治任务。 

浚县制定《浚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明晰定位了“山水城”三位一体、“点线面”三维结合、“文形业”三态合一打造运河文化带的战略构想,三大展示片区、六大核心展示园、多个特色展示点的建设目标呼之欲出。 

翻开规划蓝图,千里运河之上一幅古色古香的织锦长卷徐徐展开。“一核引领”,以浚县古城为核心,彰显运河枢纽文化优势,引领浚县全境发展。“双心支撑”,以屯子、新镇为中心,凸显运河码头石雕、运河水工科技为内生动力,谋划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一带串珠”,以运河文化带串联运河沿线屯子、新镇、浚县古城,重塑以“山、河、仓、城、工”为主体,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错位互补。“多点激活”,以卫贤、白寺等乡镇突出文化资源为支撑,激活片区发展活力…… 

文化是绵延不绝的生活,越是走近民众生活,越有利于文化传承。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已连续多年成功举办,浚县还对正月古庙会进行了全新包装,将庙会期间的特色活动注入到全年时间段内,打造“全年逛庙会,四季玩民俗”的浚县旅游品牌。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节目以繁华古城、水墨浚县、千年运河为视角,用千年的民俗语汇展现了浚县的文化、风物、富饶以及浚县人民对运河的细腻情感。 

重塑运河空间文化形态,丰富河城故事当代表达,精心打磨核心展示园,开创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大运河浚县段各扬其长、美美与共。以文兴旅,以旅彰文,运河古城熠熠生辉,古韵今风交相辉映。 

“让重生的大运河带动浚县的活力与复兴”是黎阳群众共同的心声与愿景。 

致富之河亲民利民    

在大运河这条连接古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上,隋末“北方第一转运仓”——黎阳仓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珠。黎阳仓是隋朝的国仓之一,西濒大运河永济渠,东临黄河,水运极为便利,战略位置重要。目前已发掘黎阳仓总数152座,以平均容积计算,黎阳仓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一年。故,自古“阡陌生金万物丰,黎阳收九州安”。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从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运河田园综合体(示范段)到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带、红色乡村旅游带;从累计投入2.2亿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切实提高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到提升公共服务类指标比重……以人民为中心,越来越多的生态福利、发展福利,成为浚县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成果。 

浚县在创建古城—大伾山国家5A级景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重点抓好南山街、南关街、文庙街、关帝庙街、伾浮路立面改造和古城景区停车场、大伾山景区品质提升、浮丘山南部森林公园等项目。外部打开浚县西大门(浚县古城停车场)、南大门(浮丘山南部森林公园)、东大门(黎阳仓遗址公园)三个主入口,提升游客中心、交通停车等功能设施,形成环线旅游圈;拓展夜间旅游项目,延长游览时间,抓酒店民宿建设,促餐饮美食升级,做好“进得来、行得通、吃得好、住得优”四篇基础文章,将现代光影科技与古城文化有机融合,点亮“夜间经济”,打造“千年穿越的不夜之城”。 

业态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大运河,给浚县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以文化兴激活了产业富。浚县是历史上运河商业重镇,也是儒商始祖端木子贡的故里,这里诚信经商之风自古始然。如今,特色商业区入驻服务业企业和特色商铺3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0亿元以上。石雕、泥塑等乡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开发了有地方特色的“泥玩”“柳编”“石雕”等文创产品100多种。 

浚县古城里经营运河文创店的老板表示,如今古城非常热闹,尤其是开放夜游后,游客年龄结构和游园时长出现明显变化,周边市县游客由15%增长到60%,35岁以下游客达72%,增长65%;3小时以上游客达70%,增长60%。 

商品经营形式多样化更是吸引了不少网红达人和摄影爱好者经常到古城电商售货、直播或拍摄短片。尤其是去年的“不夜黎阳,燃情仲夏”活动,短视频播放关注度突破500万次。超高的人气不断转化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商气,成为古城夜游市场经济的新引擎。 

泥塑文化之乡杨玘屯、红色旅游景区裴庄村、传统古村落白寺、工业旅游科饶恩、生态休闲旅游桃花深处及象山生态园等“一景一韵”目不暇接,百年老店运河美食街、“汉服古风”非遗文创集市、“千年庙会”社火巡游、寿庆文化节、木偶狂欢节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流连忘返…… 

在浚县,运河已经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这里吃、住、行、游、购、娱一应俱全,并且融入非遗项目,营造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人们对运河文化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增强,参与运河保护传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在不断提高。 

保护治理幸福绵长 

走进浚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琳琅满目,展出的隋唐以来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等各类文物展品近万件,其中一级品文物17件、二级品文物75件、三级品文物1278件。浚县博物馆是河南省首家县级博物馆,它集成了大运河浚县段的珍贵史料,是大运河浚县段繁荣的见证。 

如果说古代的运河核心在“运”,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当代大运河则被赋予更多时代意蕴。 

浚县加大运河流域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加强水污染防治,重点推进卫河生态补源,打造卫河生态保护带,形成具有水源涵养、生态净化、防洪排涝、防风固沙功能的沿岸综合植被保护体系。保护重要生态功能节点,强化湿地公园等保护和监控;构建绿色生态网络,开展卫河流域生态修复、推进卫河湿地恢复保护等项目建设。加强水资源调配管理,实施引水补源,加强卫河水源保障,通过西霞院水库输水工程、盘石头水库补源工程、南水北调中线调蓄工程为卫河提供充足水源。 

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面,规定大运河有水河道两岸1000米范围内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绿色生态廊道内严禁新增非公益建设用地;在大运河河道2000米范围内,强化城乡规划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 

加强治理的同时注重生态涵养。浚县借力运河河道、沿岸灾后修复重建,以琵琶岛防灾避险搬迁为突破口,全面启动实施“一环二街三片区”项目建设,重拳再造未来引领文旅发展的龙头项目——浚县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未来,它将是防洪排涝的安全公园、优化水资源调配的民生公园、强化饮用水源的幸福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公园…… 

大运河是活着的遗产,保护治理大运河,是一项包含文化、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必须系统谋划,辩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当前和长远、全局和重点的关系。 

浚县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结合工作实际,正在积极推进建设的文化和旅游领域重点项目有22个,总投资40.1亿元。其中,文旅融合项目11个、24.11亿元;遗产保护项目7个、11.41亿元;配套基础设施项目4个、4.58亿元。该县还谋划储备了大运河浚县儒商文化园、大运河浚县段文物遗址保护修复、大运河浚滑联动通航、浚县大运河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大运河浚县卫淇共三河交汇生态湿地公园、大运河浚县商埠古镇保护建设、大运河浚县码头古镇保护建设、大运河浚县段红色遗址保护展示等八个项目。 

文化是文旅产业发展的依托。浚县放大品牌效应,组建大运河(永济渠)研究中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基地,举办大运河论坛、子贡文化论坛和春节民俗研讨会等。利用中心、基地和论坛,建设传承保护的平台和活化利用的舞台,挖掘大运河文化,传播运河故事,与“两山一城”互补契合,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保护治理幸福绵长,这是浚县建设“文化强县”的空间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 

 浚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士超表示,将切实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提升统一起来,把推进浚县高质量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协同起来,为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推进协调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生命,因水而生;城市,伴水而兴。如今,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春季到海棠谷赏花,夏季到大运河畔亲水,秋季登临伾浮怀古,冬季欣赏社火巡游,浚县的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韵味,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商养学闲情奇”并举的旅游格局,一个风景优美、文化厚重、业态丰富、体验良好的文旅之城正在大运河畔熠熠生辉。 

这样一条从历史深处款款而来且绵延不绝走向未来的大运河,你如何能不爱上她呢?

 

文章关键词:浚县,大运河,传承,保护 责编:王为

相关阅读 换一换

今日热点

复工复产率100%!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复工复产率100%!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精品原创

复工复产率100%!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复工复产率100%!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读图时代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