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我在路边摊儿随意买了一副老花镜,却买出了麻烦。”7月9日,山城区馨苑二区居民刘先生致电百姓热线称,他在街边花20元买了一副老花镜,戴了一段时间后,眼睛经常干涩疲劳,而且佩戴老花镜看书读报时视力越来越模糊。
刘先生今年65岁。“我之前的那副老花镜镜片已经磨损。前一段时间,我和老伴儿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小伙子在售卖老花镜,宣称他卖的老花镜抗摔、耐磨,而且每副只卖20元。当时我还特意试戴了几副看看是否舒服,最后挑选了一副。”刘先生说。
令刘先生没想到的是,他戴这副新买的老花镜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每次看书读报就觉得眼睛十分容易干涩疲劳。“而且带着这副老花镜看东西反而越来越模糊,还会出现轻微头晕、恶心的症状。”刘先生说,“我本以为是高血压犯了,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知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症状,是因为我佩戴的老花镜不合适。”
针对刘先生遇到的情况,记者咨询了我市某医院眼科的秦医生。秦医生表示,有些老年人眼睛老花后,为了图省事会随便到地摊儿或街边的小店买一副老花镜。但实际上随便佩戴老花镜会加重视疲劳,甚至对眼睛造成更大的损害。
“每个人双眼的老花程度不同、瞳距不同,而成品老花镜是批量生产的,左右眼度数相同,瞳距无法做到因人而异,镜片材质也不均匀。戴这样的老花镜,老人找不准合适的阅读距离,视物不清楚,眼睛更容易疲劳,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头晕、眼胀、眼疲劳等不适症状。”秦医生说,他提醒广大老年人,应该到正规机构验光,确定度数、瞳距、是否散光等,再配适合自己的老花镜。切不可图方便、图便宜购买劣质的老花镜,以免对眼睛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另外,一副老花镜不能戴到底,应该随着眼睛老花程度的变化适时调整镜片度数。(百姓热线记者 常凯)
“这几天,我路过八一桥时,看见有人销售一种不分度数的老花镜……这种老花镜靠谱儿吗?”7月3日,读者俎先生致电本报提出质疑。眼科医生称,目前市面上没有不分度数的老花镜,建议有需求的市民到专业的眼镜店或医院眼科验光后量身定制老花镜。
6月20日,映象网记者辗转来到高永涛所供职的医院,独家专访这个来自漯河籍开封人的大爱故事。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且致残率高,每年造成的经济负担高达400亿元。脑卒中虽凶险,却可防可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常常得不到充分落实和应用。
外地男子来焦作投靠亲戚,亲戚没有找到,他反而中暑晕倒,幸被巡防队员发现。 7月8日中午,高新治安巡防大队巡防队员邓新军、张玉成在万鑫商城附近巡逻时,看到一名男子坐在地上靠着行道树,头歪向一边,眼睛紧闭。
三天前,120收到紧急呼叫,一名居住在白云区江村的女子腹痛需送院救治,急诊室值班男医生叶发卓立刻出发。到达现场后他发现,这是一名即将生产的孕妇。
因患者口鼻及咽喉部毁损严重,无法行常规气管插管,与麻醉科主任胡继英商定麻醉方案后,李永林主任当机立断,联合耳鼻喉科主任翟春杰紧急行气管切开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因患者口鼻及咽喉部毁损严重,无法行常规气管插管,与麻醉科主任胡继英商定麻醉方案后,李永林主任当机立断,联合耳鼻喉科主任翟春杰紧急行气管切开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针对“需方”,家庭医生要主动向签约居民提供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让签约居民享有预约转诊、用药衔接、医保支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强群众主动签约的意愿。针对“供方”,要赋予家庭医生团队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留床位等资源;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收入分配、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向家庭医生倾斜。
一位江苏姑娘来豫求医,不料在郏县倒地昏迷,幸被好心网友送至医院抢救。昨天,市一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刘宏在朋友圈发布寻人信息,并向江苏警方求助,寻找姑娘的家人。
今年年底,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通过家庭医生向上转诊的病人,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向下转诊病人不再另设基层住院起付线
昨天,记者从省医改办了解到,新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对我省家庭医生以及老百姓在基层就诊可享受哪些福利等做了详细规定。
分级诊疗是当前医改的重要任务,三甲重点医院和基层医院应该分别发挥怎样的职能?如何提高县级医院的诊疗水平,推动“大病不出县”目标的实现?
上斜肌麻痹,是斜视的一种,多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上斜肌收缩无力,引起患眼上斜,患者会通过歪头来减轻眼位偏斜所引起的复视,很多人只关注患者歪头而忽视了眼部检查,误诊为“斜颈”,往往治疗很长时间不见歪头好转,所以,“歪头”不一定就是“颈部”出现问题哦!
肿瘤患者因各自的文化背景、心理特征、病情性质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日前,南方医院放疗科主任吴德华和南方医院心理科主任张斌一起为医护人员及家属讲解了“肿瘤患者的5种心理特征及应对”。“言语能治病,也可以致病”, 医护人员及家属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与治疗。
摘要